根據(jù)《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更便宜、更實用 Specialized Power Expert Mirror半3D打印坐墊評測
雖然之前Specialized已經推出了Power Pro Mirror,通過更換座弓和底板,比頂級S-WORKS頂級型號便宜了1300大元。雖然便宜了很多,但售價仍高達2290元,難以“走進千家萬戶”。Specialized為了能讓更多人體驗到靠譜的3D打印技術坐墊,推出了入門型號Power Expert Mirror,售價進一步降低1000大元!售價為1290元。
不是頂級系列的坐墊,都是用這用經典的、便于門店展示的紅色吊卡包裝。
產品標簽以及屬性,Power是男女通用的坐墊,適合比較低趴激進的騎行姿勢,搭載Mirror 3D打印技術,并搭配Pro級別同款中空鈦合金軌道。比較有意思的是,Power Expert Mirror提供130mm、143mm、155mm和168mm,比全3D打印版本多了更窄和更寬的兩個規(guī)格。
畢竟便宜了這么多,自然是不可能使用全3D打印的坐墊結構了。Power Expert Mirror是基于常規(guī)Power Expert打造的。
Power Expert Mirror在主要支撐區(qū)域內部添加了兩塊淚滴形的Mirror 3D打印填充物,以獲得3D打印坐墊的支撐特性。
還要特意在坐墊上貼個標簽告訴你MIRROR填充區(qū)域在里面。蜂窩形的3D打印結構紋路其實挺明顯的。
大家可能會認為MIRROR填充區(qū)域會像閃電全3D打印結構的坐墊那么柔軟,其實不是的。由于是支撐區(qū)域,所以MIRROR填充區(qū)使用了比較Q彈的軟硬設定。
最軟的還是鼻頭的PU泡棉填充物,因為該區(qū)域需要降低會陰部位軟組織的壓力。MIRROR周邊的泡棉軟硬程度次之,可以說MIRROR填充區(qū)反而是坐墊里最硬的填充物。
除了早期款式,后期的POWER系列坐墊一律都是低調的黑標。
后期推出的POWER系列坐墊均有標注生物力學參考點,方便用戶調整坐墊。
Expert級別坐墊自然是使用7X7的圓形中空鈦合金座弓。可能是吊牌與座軌有一些摩擦,全新的座墊“HOLLOW TI”字樣已經有點面磨損了。
Expert級別坐墊均使用增強塑料坐墊底板。
▲坐墊的規(guī)格會印在底板后部
▲SWAT接口自然也不會缺席
小編比較好奇,有多少人真的會去刮開這個“刮刮樂”防偽標簽?
鼻頭造型與標準Power坐墊造型一致,中空與開槽相結合。
143mm的Power Expert Mirror官方重量為214克,實稱220.6克,誤差稍大,看來是3D打印結構對變量有一定影響。小編覺得重量還算可以接受,畢竟自己一直在用的S-WORKS POWER都160多克,Power PRO Elaston更是高達230多克。
使用感受由于小編在城市內騎游或者通勤一般都不穿騎行褲,所以對坐墊的舒適度要求較高。之前一直是使用Power PRO Elaston,都把坐墊用“包漿”,座軌的涂層都快掉光了?磥硎菚r候結束它的歷史使命,讓Power Expert Mirror光榮上崗了。
對比Elaston那Q彈的泡沫填充,Power Expert Mirror剛坐上的感覺明顯是更硬一些,甚至會感覺它與普通的POWER沒什么區(qū)別。
但2個多月使用下來,發(fā)現(xiàn)Power Expert Mirror這個區(qū)域3D打印填充結構非常神奇。雖然一坐上去感覺偏硬,支撐性不錯,但在城市這種低強度以及鋪裝路面騎行環(huán)境下,硬的同時還很Q彈,不穿騎行褲也沒有壓迫感和不適。這種“軟硬兼施”的乘坐感受令人感覺十分意外。
另外一大優(yōu)勢就是3D打印填充結構在坐墊蒙皮下面,是純密閉的。對比全3D打印結構來說,防砂石效果會更好,使用起來更加干凈,非常適合有強迫癥的人,以及可以用于Gravel或山地等非鋪裝路面騎行的車型。
最后總結一下,如果是全3D打印結構的MIRROR坐墊是舒適取向的話,那么Power Mirror Expert就是在效率與舒適中折中的選擇。如果您的需求比較特殊,需要極窄或極寬的閃電3D打印技術坐墊,那么Power Mirror Expert就是唯一的選擇。
責任編輯:Ava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