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車輪上的童年:浙南贛中帶娃Bikid旅行
這篇游記記錄了父子倆在浙南贛中的單車旅行,充滿了挑戰(zhàn)與溫馨。每一次爬坡、每一段路程,甚至是突如其來的生病,都是父子間珍貴的回憶。希望這段旅程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難忘的一頁。
時間與路線:2024年10月下旬,金華最高峰北山~千島湖~婺源篁嶺~景德鎮(zhèn),相比3月的海南難度加大(海南游記回顧:《奶爸帶娃環(huán)海南島騎行,還是重裝?》)。
裝備:Bikid運動級帶娃車*1+兒童座椅+犀牛前叉包*3+犀牛裝車包*1,供同好參考。
▲Bikid全副武裝的模樣
視頻剪輯,騎行路上的美麗風(fēng)景:帶娃騎行,路上的美麗風(fēng)景,千島湖的蘭,篁嶺的秋與霧等等
D1:金華北山的挑戰(zhàn) 34公里 1248米爬升
清晨,我們帶上自行車乘坐高鐵抵達金華,在月臺裝好自行車,我們就直奔金華最高峰北山。
父子兩在山腳下來了一頓餃子,便開始頗具挑戰(zhàn)的北山爬坡,總計34公里的山路,1248米的爬升,挑戰(zhàn)不小,相比此前帶娃騎的膠州半島、云南東南線、海南東線,這次的爬坡難度大了許多。
▲南京南站出發(fā)
▲與金華站合影
▲兒子很喜歡吃餃子,點了三種口味,包括金華特色豆腐餡
Bikid不愧是高性能抽管鋼架帶娃車,即使重裝爬坡(連娃帶行李約48斤),在坡道上每一腳都能感受到車子的有力回應(yīng)。同時得益于超大的齒比范圍,加上北山幾乎沒有20%以上的坡段,我有把握可以順利登頂。
當然整個過程并不輕松,汗水濕透全身,來到山頂后,軍禁區(qū)和氣象雷達站兩條直線也被我們逐一征服,超級滿足。
一路上開車的、騎摩托的、徒步的,很多人給我們點贊加油,謝謝他們的鼓勵。
▲觀景臺偶遇當?shù)剀囉?/p>
▲半山腰的觀景平臺,可惜能見度一般
▲景區(qū)工作人員告訴我他也喜歡騎車,擁有大行P18
▲金華車友經(jīng)常拍攝的北山地標,往上還可以再騎兩公里,會有軍區(qū)和氣象站
▲氣象站
▲軍區(qū)不能拍照哦,這是邊上的林區(qū)辦公室
▲碼表實時海拔1180米,很羨慕金華車友擁有千米高山
隨后一段約3km的放坡,我們來到盤前村,這是一個幾乎沒有旅游屬性的村子,番茄種植是他們的特色,漫山遍野的大棚,黃色、紅色,大小不一的番茄品種,預(yù)感我們將吃到不錯的番茄。
▲漫山遍野得大棚哦
▲仔細看,有綠綠的番茄
▲村口的小攤和游人,多種顏色、大小的番茄
▲盤前村:完全坐落在北山深處,下山只有一條馬路,路況很好
夜宿盤前村,兒子已經(jīng)能幫我做很多事,這會正在洗番茄。番茄也在民宿買的,價格并不便宜,但口味新鮮度很棒。
晚餐是土豆燒肉、絲瓜毛豆和黃色小番茄,我們很喜歡,除了肥肉被兒子拿去喂狗,其他光盤。
mam
▲貌似是盤前村當時唯一經(jīng)營的民宿,衛(wèi)生挺好,小朋友在洗番茄,比市場上的甜
▲飯菜很口味,光盤哦
▲等待肥肉的毛毛
▲干飯父子
▲村子就要黑下來了
飯后兒子還給村里的狗狗取了汪汪隊里面的名字:毛毛,可能是因為它是黑白色的狗狗。我們還去村口看了會星星,真是夜深人靜,唯有狗聲。
孩子越來越懂事了,火車站幫我拿包,吃飯洗漱穿衣都自己來。遇到我工作時,他也比以前更有耐心的等待,玩起來更加灑脫,更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需要。
D2:金華~千島湖 97公里 715米爬升
昨晚父子倆都睡得很香,清晨我們在雞鳴中醒來。山頂沒有預(yù)期中冷,衣服可能帶多了。陽光灑滿大地,我們在鄉(xiāng)村老式廚房里享用早餐,雙鍋土灶,一邊煮粥,一邊蒸紅薯雞蛋,還有現(xiàn)做的肉菜餅,這些食材都是民宿自家產(chǎn),這一切景象都勾起了我的童年回憶。昨晚整個村子可能就我們倆外來人,村子位于后山死路上,下山需要原路返回,30公里就到金華市區(qū),住在金華的車友好幸福,有這座千米海拔的高山可以爬,不像南京,市區(qū)唯一的紫金山還不給自行車上T_T。
▲遠處的氣象站
▲民宿老板家廚房,早餐10元一個人,都是自家地里的食物
▲大鍋粥,兒時的味道~
▲板栗薯,是不是也勾起了你的回憶
▲超香的梅菜肉餅,比外面賣的真心好吃
▲體驗了燒火的感覺
▲看起來像野板栗,我嘗了2顆
昨天的爬坡有多累,今天的放坡就有多爽,很快我們就離開了大山。然而,通往千島湖的大部分路段都在G330國道上,車多灰也多,沿途很多水泥廠,體驗不算好。
▲太陽出來,熱
▲洗干凈的小番茄,口味很好吃,兒子今天的零食
▲依舊霧霾
▲沿途古鎮(zhèn)
▲偶遇過馬路的小學(xué)生
▲特色小燒餅,我和兒子覺得一般
▲來到千島湖畔
▲抵達酒店,單車帶入房間
傍晚我們來到千島湖畔,新安江邊的生活熱鬧非凡,帶孩子逛GAI,看看當?shù)卮鬆敶髬尩囊股,也許還能收獲一些特色小吃。
▲湖畔的貓
▲新安江夜景
▲當?shù)厝说囊股,很是熱鬧
▲豆腐小點心,背景中龐大的廣場舞隊伍
▲這...是夜宵,吃撐了
D3:建德~汾口 107.8公里 爬升889米
讓孩子睡到自然醒是很不錯,但也意味著出發(fā)會晚。剛離開建德城區(qū)兒子就被農(nóng)夫山泉廠和千島湖水電站吸引,我們偶遇了從上海過來環(huán)千島湖的車友,玩耍了好一會,再次上路已經(jīng)11點,然而今天里程100+,下午還可能飄雨,略感壓力。
▲正在裝農(nóng)夫山泉的大貨車
▲偶遇上海車友,后來我們一直有聯(lián)系,還為我的廣西騎行出謀劃策
▲新安江水電站
▲和上海車友童古曉風(fēng)合影
沿途的山丘和云霧讓人仿佛置身廣西,在爬了不知道第多少個小山丘后,我覺得千島湖也可叫千山湖,因為帶著孩子和行李,加在一起50斤,每一個小山丘都比自己騎公路車困難許多,一路景色宜人,我們騎一會下來玩一會,很開心。
▲后面的景色更美
▲兒子很喜歡過隧道,他會認真觀察隧道里面的所有裝置
▲休息一會,爺倆來點補給
▲連接千島的橋們
▲來張紀念合影
今天的最后25公里開始飄雨,烏云遮住了太陽,加上下雨,驟然變涼了,擔心萬一雨變大,那可會凍感冒,于是給兒子加了衣后我開啟了40分鐘TT,運氣不錯順利抵達汾口鎮(zhèn),今天也是強度滿滿的一天。
▲下午云層開始變厚
▲烏云囤積,可能會有雨了
▲開始加速,開啟TT
▲在田里勞作的人們
▲嗯,這張有廣西天然穿洞既視感,下一篇寫環(huán)廣西騎行
▲沿途美景
▲沿途美景
▲沿途美景
傍晚抵達汾口,我們幾乎沒有淋雨,一路其實我蠻擔心,甚至想在半路住下,無奈千島湖南側(cè)別說商業(yè)配套了,連村鎮(zhèn)都很少,午飯我兩都是吃的自帶補給。感謝最后20多公里下坡和平路,讓我們幾十分鐘就能抵達汾口(其實帶娃騎行能保持25km/h就算很快了,一方面是考慮安全因素,另外齒比也決定騎不快,不然大坡檔位就不夠用了)。
D4:汾口~婺源篁嶺 93.6公里,1393米爬升
清晨吃完汾口特色早飯,我們就上路了。其中大餃子和辣味粽子我都挺喜歡。
▲早餐合集
剛剛出汾口鎮(zhèn),就遇到了美麗的田園風(fēng)光,有一種在日本騎車的感覺,大概下面的山像富士山了。
一路我們輕輕松松邊聊邊騎。
▲山雖不高,直入云端
▲現(xiàn)場看感覺超棒
▲再來一個公路視角,即使開車路過也是美美噠
▲看到了江西名山之一:三清山,此刻我們可能已經(jīng)從浙江進入江西
▲途中休息,兒子也活動一下
▲一路無人
▲最后的補給,下面就要翻越篁嶺前的大山了
▲苦瓜和番茄,是不是都蠻特別的
▲小朋友吃完洗手
從汾口來到婺源,那得翻山越嶺,我們走的老路也年久失修,好幾段都杳無人煙,陡坡也頻頻出現(xiàn),說實話帶娃爬坡還是蠻不容易的,有些老路瞬時坡度超過20%,還好Bikid齒比夠大,因為在全力爬坡,忘記拍路況照片了,不過我們成人自己騎這條路線無需擔心,尤其是老司機那還是easy的,畢竟載娃爬坡得多消耗至少2-3個檔。
▲特色小吃
▲怎么看,都覺得像年糕或者包子吧,但做好是下圖的脆鍋巴
▲做出來是這樣的,像干脆鍋巴
▲這個小吃看來還是挺受歡迎的
▲穿越幾個村子,此時已是江西
▲唯一的老路照片
但這一路景色挺漂亮,尤其是爬到最后一個埡口,一邊望著不遠處的篁嶺村落,一邊吃著當?shù)氐奶鹈佬迈r柿子和某種梅子,兒子都笑得合不攏嘴。一路我們只碰見了大概2-3輛自駕游的車子,其他幾乎沒人,自駕的大哥大姐們驚訝于我們竟然騎上來了,贊不絕口,其實他們不是自行車愛好者,不知道經(jīng)常騎大家都會變強的。
▲抵達埡口,我們都很開心,因為這段坡確實漫游挑戰(zhàn),小朋友也想吃點什么了
▲下面就是篁嶺
▲來張愛車Bikid
▲當?shù)氐氖磷雍鸵环N梅子,類似梅子和普通的口味,表面還很透亮,我們各買了一盒,別看它小,很甜哦
▲從埡口放坡到篁嶺景區(qū)
▲丁達爾不明顯吶,還得親自去看
▲抵達曉鳙村之前的3KM爬坡
我們訂的民宿在篁嶺山上的曉鳙村里面,想要抵達曉鳙村,還得再爬3公里爬升200米,還好我體力儲備夠用。
進入曉鳙村的路讓我感覺穿越來到了異世界,注意不是穿越到了小時候的農(nóng)村,而是異世界。因為村子建在山上,窄窄的道路全是斜的,不是上就是下,村里有大量新舊不一、風(fēng)格不一的民宿,還有很多在建的,再加上周圍有很多穿著靚麗的游客,也有古樸的當?shù)厝藗儯@一切加上灰白的老宅,形成強烈對比,給我以強烈的異樣感。
訂這里的民宿,老板都會開三輪車來村口接客人,因為外地人根本找不到路,里面像一個大迷宮,我騎著自行車在狹窄的路上跟著老板,時不時穿過施工的腳手架。
▲仿佛到處都在施工,建民宿,過不完的腳手架
▲窄窄的巷子,不是上坡,就是下坡
▲江西建筑:白墻黑瓦
▲老人在獨木橋邊休息
讓我們非常意外的是,篁嶺有一個特色菜是“紅燒紅鯉魚”,沒錯就是觀賞的紅鯉魚。雖然我想它的味道未必多好,畢竟智慧的先民早就對美味的食材做了一遍又一遍甄選,而它是落選的,但兒子想吃,于是來一條。
紅鯉魚燒好后就變成灰紅色了,因為肉很厚,所以內(nèi)部的不算入味,整體口味中等,確實不算美味的魚。
▲看飯店老板殺紅鯉魚
▲4個菜,兒子面前的是特色豆腐菜,忘記名字了
▲光盤哦~
▲對,飯也吃光了,看來今天消耗蠻大
D5:游玩婺源篁嶺
當晚就開始下雨,清晨依舊飄著毛毛細雨,天氣預(yù)報要連著下兩三天,雖然雨霧繚繞,別有一番特色,但也把我們困在了這里,和兒子一番商量后,決定在這多住一晚,畢竟從篁嶺到婺源縣城只有40km,而且下坡為主,順便帶他多感受下鄉(xiāng)村。
篁嶺景區(qū)給我個人的感受,像是“高配網(wǎng)紅打卡點”,優(yōu)秀的自然風(fēng)光和歷史村落硬件配置拉滿,各種點心、飲品售賣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并非古鎮(zhèn)商業(yè)街標配,但可能因為我個人更喜歡自然與淳樸,所以并沒有對它很感冒,對于我兒子來說,可玩性也一般,唯獨其中的怪屋、水車、拓印很是吸引他。
雨霧中的篁嶺村落很別致,仙氣騰騰的,我和兒子從9點逛到下午2點才回屋午睡,他吃到了喜歡的冰糖葫蘆、上饒清明果、上饒雞腿,還有芝麻薏仁等,這個景點的消費也比曉鳙村高,據(jù)當?shù)厝苏f我們11月去已算淡季,放假期間更是人山人海,物價飛漲。
▲從曉鳙村進入篁嶺,門票會稍微便宜一點,需要民宿老板事前線上登記
▲著名打卡點:中國地圖鏤空的墻面
▲仙氣騰騰
▲游人絡(luò)繹不絕,這是10月下旬的工作日哦
▲曬秋一角,當然它們已成布景,不再是真的農(nóng)家食材
▲1元拓印福字,這張福字我們還一路帶回了家
▲進入怪屋,秒會爬墻術(shù)
▲整個上午仙氣騰騰
▲上饒清明果,也就是艾草團子,可惜都是辣口,兒子吃不慣
▲篁嶺除了古建筑群,還有徒步山道可以爬
▲村民家墻上滿滿的獎狀
▲餐館老板在為我們做飯
▲又是兒時的記憶,我都好多年沒見過紙慣炮了
▲這么多辣椒。。。不是我們點的,是老板在做泡椒咸菜,就是下粥用的咸菜哦!
▲今日晚飯:粉蒸排骨+青菜,排骨燉得不夠爛
D6:篁嶺~婺源縣
今天本身只有40km,原本應(yīng)該是很輕松的一天,但晚上一直下雨,直到9點多才稍微停下來。于是我們決定抓緊離開。村里的路真像迷宮,硬是沒有找對出口,還是問人才走出去的。
▲雨停后濕漉漉的地面
離開曉鳙村沒多久,又開始下雨,并且于是很大,我們在一家木工坊避雨,他們家是做手工木制品的,和老板聊了會,生意還可以,單價也不便宜。大約等了半個小時雨停下來,接下來我們再次懷著忐忑的心上路了。
整個上午3個小時僅僅騎了20km,一路停車躲雨大概有五六次,后來兒子都有點委屈得想哭了,現(xiàn)在想起來依然后悔,應(yīng)該在木工坊就叫貨拉拉的,讓兒子跟著受苦了,不過我也這樣安慰他:即使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肯定會遇到困難,我們帶足了衣服,還有雨衣,別擔心。
▲木工坊的作業(yè)車間
▲雨點不小哦
▲再次上路
▲兒子在加衣服,已經(jīng)癟癟嘴不開心了
▲我只穿了夏季長袖騎行服+防潑水風(fēng)衣,也有些冷
▲再次等雨停,這是在一個榨油坊
山里面下雨確實蠻冷,我給兒子把所有衣服都加上,外面套上雨衣,但他依舊覺得冷,怕他受涼生病,于是午飯后叫了騎行好伙伴貨拉拉,半個小時直達婺源縣的酒店。
▲吃上了熱乎乎的米粉、瓦罐湯,還有婺源特色小吃糯米子糕,兒子很開心
▲貨拉拉上線
下午和孩子在酒店午睡休息,傍晚出來逛街,品嘗婺源的特色小吃,這種很像粽子的食物我們蠻喜歡的。
▲晚上再次品嘗這個糯米子糕,我們都喜歡
▲我們特地找了一家評價不錯的,到了一看滿屋子的糯米子糕,超級多,還有真空郵寄的
D7:婺源~景德鎮(zhèn) 85.7公里 爬升598米
不知道是昨天的雨騎凍到了,還是食物衛(wèi)生問題,半夜我被兒子吐的聲音驚醒,并且伴隨著發(fā)熱,當時真是很擔心,腦海中在考慮各種可能,加重的話是否去醫(yī)院急診,就這樣半睡半醒陪著他,晚上后來又吐了一次,但肚子空的,只吐了一些苦水,那時我在想帶娃旅行已有不少次,這是第一次在外面生病,是我這個做爸爸的麻痹大意了,小雨中騎車雖然看似兒子有雨衣,但沒有雨褲,以及他畢竟只是坐著不動,還是冷,糯米子糕可能晚上也不應(yīng)該買,也許那是早上做的,放到晚上就不太新鮮了,而且現(xiàn)場好像還有蒼蠅。直到第二天上午10點半確認他情況基本穩(wěn)定了,我們決定繼續(xù)上路,一路上兒子沒有再吐,但一直發(fā)低燒,我更多停車摸摸他的體溫,帶他喝電解質(zhì)水吃點簡單的補給。
下午4點多到景德鎮(zhèn),兒子精神狀態(tài)已基本恢復(fù),但仍然在發(fā)低燒,以及不太有胃口,我們住在陶陽里景區(qū)內(nèi)的酒店,晚上散步偶遇今年最大月亮,他看得很開心,月色很美天涯共此時。
▲景德鎮(zhèn)小吃:油條麻糍、牛醬骨,后悔自己貪吃,如果少吃點也許半夜不會拉肚子
▲兒子睡前喜歡把衣服疊起來放在床邊
不幸的是半夜我也拉肚子,并開始輕微發(fā)熱,所幸夜里摸摸兒子已經(jīng)不發(fā)熱了。事后我們分析覺得吃壞肚子的可能更大一些,正好那段時間婺源有食物不衛(wèi)生的曝光新聞,這給我這個做爸爸的狠狠的上了一課,在外雖然多品嘗不同風(fēng)味很值得,但健康別吃壞更重要,下次帶娃出行定要謹慎注意。
D8:收工回家
很高興早上起來兒子已經(jīng)活蹦活跳,他說已經(jīng)沒有感覺不舒服了,心中的石頭基本放下,我自己也比夜里好了一些,基本不發(fā)熱了。
今天的早飯我們吃得比較謹慎,倒不是擔心衛(wèi)生,而是生病更好注意清淡和少吃點。
吃完早飯,我們在景區(qū)逛了一圈,參觀了景德鎮(zhèn)御窯博物館。隨后我們將此行的座駕Bikid帶娃車交給了當?shù)匾晃卉囉,對方是最早參與Bikid眾籌的車友之一,只因工作長期出差海外,正好他年底回國,希望Bikid也陪伴他和孩子度過美妙的童年。
至此,這段帶娃單車旅行結(jié)束,我們乘高鐵回家,感謝Bikid帶娃車的陪伴,下次再一起出發(fā)。
謝謝大家耐心閱讀,關(guān)于帶娃騎行歡迎在評論區(qū)交流哈^_^。
責任編輯: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