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單車故事|新款閃電Diverge STR的設計歷程
之前在閃電Diverge STR發(fā)布之時,美騎網(wǎng)小編就第一時間進行了測評和簡單介紹:快樂重型“瓜” 閃電全新Diverge STR全地形公路車評測,今天再帶大家看看這個神奇的后避震系統(tǒng)誕生的全部故事。
第一眼看到新的Specialized Diverge STR可能會讓您感覺有些摸不著頭腦。這輛自行車的亮點是一個全新設計的后避震系統(tǒng),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彎曲車架立管通過一個外露的鋁合金“肌腱”連接到上管中的阻尼器。
該設計被稱為“Rear Future Shock”,據(jù)說可以讓騎手有懸浮的感覺。它在減少了坐墊處的顛簸的同時,“雙菱形”車架設計也保留了車架的剛性,因此可以滿足你對頂級Gravel車發(fā)力反饋和操控性的期待。
Chris D'Aluisio是Specialized的概念工程師之一,也是該品牌Smartweld技術(shù)的幕后推手,差不多五年前他開始有了這個想法,在家開始研究并制作了手工原型車架。
D'Aluisio的原型車架展示了Future Shock Rear是如何誕生的,并提供了對自行車設計背后的工作、突破和難點方面的難得一見的見解——這是你很少看到的。
車架的起源和第一臺原型車架
▲第一個原型在立管上安裝了空壓減震器
Chris D'Aluisio在2014年首次有了為騎手在自行車車架上安裝避震懸掛的想法。他在家附近的尤里卡峽谷騎行時,D'Aluisio 意識到他的身體提供了他需要的避震懸掛;他可以將自己固定在自行車上,通過身體來減少車架對路面震動的反饋。
這種認識導致了Specialized的Future Shock的發(fā)展,該產(chǎn)品于2016年在獲得年度最佳自行車獎的Specialized Roubaix上首次亮相,很快在2017年應用在來第一代Diverge上,Specialized同時采用了后上叉下移的設計來提高騎行的舒適性。這種設計適用于小顛簸,但Specialized表示它需要更大的形變以適應更崎嶇的地形,并保證騎手能夠保持坐姿騎行,以提供更大的摩擦力和動力。
▲中軸支架固定在自己的連桿中
D'Aluisio說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想出一種設計,讓騎手可以沿著向下的前后曲線進行移動,而不是像傳統(tǒng)的伸縮式避震系統(tǒng)那樣只能上下移動.
這就是第一臺Diverge STR原型背后的設計思路。為了實現(xiàn)上下運動,車架在中軸支架上安裝了一個坐桿。然后,連桿系統(tǒng)設計在了立管附近,阻尼由標準氣壓避震器控制。底部的中軸支架連接到下管下側(cè)的單獨連桿上。
“我們希望通過底部支架向下和向前移動來獲得一些鏈條長度的增長,這樣,當您離站起來搖車時,鏈條會拉住你,(這可以防止)避震被壓縮(而浪費功率)!
D'Aluisio 說原型車整體新系統(tǒng)運行良好,但在自己的連桿設計中有底部支架,意味著這輛車沒有他想要的車架剛性和踩踏效率。
更簡潔的解決方案
▲第二臺原型車架的外觀更加簡潔
D'Aluisio第一臺原型車架的基礎上繼續(xù)改進,引入了一個旋轉(zhuǎn)的中軸外殼,并將氣壓避震器隱藏在了車架的下管中。
D'Aluisio在Specialized工作了20多年,之前曾在Cannondale工作,他說這款在家里制作的原型車是他設計過的最喜歡的自行車,因為“它做了我想要的一切”,而且“如此有效”。
▲氣壓避震器安裝在下管中——一個外觀簡潔但復雜的解決方案
Specialized的其他工程師很贊賞這臺原型車簡潔的設計。之后開始決定嘗試生產(chǎn)比D'Aluisio的52cm遠原型車更大的車架,這也暴露了設計的局限性。
“56cm(車架)測試結(jié)果很好。但是對于58cm反饋不是很好,并且也使我們對這個設計開始報以懷疑!
▲仔細觀察,您會看到一條神奇的標記線,顯示中軸旋轉(zhuǎn)了多少
這也增加了靜摩擦力——摩擦力可以防止靜態(tài)的表面運動——并且意味著中軸不會為因為騎手重量移動。D'Aluisio 說,這促使他產(chǎn)生了在坐管方面繼續(xù)改進的想法并在之后保留了旋轉(zhuǎn)的中軸支架。
他還表示,這種帶有氣壓避震器的設計過于復雜,Specialized永遠無法實現(xiàn)量產(chǎn)。
不仔細看沒什么變化
▲D'Aluisio的第三臺原型車看起來與最終設計非常相似
D'Aluisio 放棄了可移動的中軸并試圖簡化設計,從而開發(fā)了第三個原型,它看起來非常像最終版本的Diverge STR設計。
“如果你不仔細看,它看起來是一樣的”
▲這個原型在座桿上有一個轉(zhuǎn)點,但后來的版本有金屬管架
該原型車有一個可彎曲的坐桿,Thomson坐管連接到了管中的阻尼器上,并在這個位置設計有一個防止碎屑和水進入系統(tǒng)的保護罩。
▲您可以看到 D'Aluisio 如何將碳纖維部件連接在一起
D'Aluisio說這個原型的后期版本有金屬的管夾,就像在最終的Future Shock Rear上看到的那樣。
連接機構(gòu)中的彎曲量意味著阻尼器可以固定在上管中,而不需要轉(zhuǎn)點,并最終最大限度地減少復雜性、間隙和靜摩擦。
最終的設計,還是蠻像的
▲其中一個最終原型使用了2017款Diverge車架架
D'Aluisio和Specialized的下一步是生產(chǎn)測試模型。Specialized將無轉(zhuǎn)點設計應用到 Diverge車架中,尺寸范圍從52cm到61cm。
圖中的車架是2017款的Diverge,最新款車架從這款車還沒有第二次更新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研發(fā),揭示了這個過程已經(jīng)進行了很久。它有最后的阻尼器但沒有最后的金屬管夾。
▲液壓阻尼器相當小
此時,該項目是一個共同開發(fā)項目,車架在Specialized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總部 Morgan Hill進行生產(chǎn),其工廠為自行車開發(fā)碳纖維疊層。
Specialized的道路和工程主管Luc Callahan也開始在三年內(nèi)測試和開發(fā)了352個測試版車架。據(jù)該品牌稱,這是“任何單款公路或Gravel技術(shù)的最長研發(fā)周期”。
快進到現(xiàn)在
▲最終版本的Specialized Diverge ST
時間快進到現(xiàn)在,Specialized表示Future Shock Rear將在上下的曲線移動中提供高達30mm的行程。在測試過程中最終產(chǎn)生了九種不同的車架組,適合不同的車架尺寸和騎手重量。
Specialized Diverge STR的最終版本在視覺上與D'Aluisio的第四臺原型車相似,帶有外露的避震連桿。騎手們可能會對Future Shock Rear的外觀有著不同意見,但這值得慢慢習慣。
當被問及我們是否可以期待在其他車型上看到Future Shock Rear時,Specialized的公路和Gravel負責人說:“這是我們真正信任的創(chuàng)新。如果我們能找到其他的使用場景和應用機會,我想我們會去做。 ”
該設計目前屬于避震Gravel類別,但我們將來可能會在巴黎魯貝的石頭路上看到它。
責任編輯:Ting
騎了多年車還是沒什么長進的公路車手,愛瞎搗鼓的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