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騎行威尼斯的后花園 在意大利起泡酒產(chǎn)區(qū)登頂遠眺
次日早上醒來,大家終于見到了賣了很久關(guān)子的新車Langma Advanced SL0。技師已根據(jù)我們提供的坐墊到五通的高度截好了管,還在上管處貼了我們的名字,全部配好了迪穆蘭同款的捷安特碼表。
大家都興奮地給新車拍照,近距離研究車輛細節(jié)。
Liv團隊為我們配備的技師已經(jīng)為捷安特工作了二十年,他為我們安裝了各自的鎖踏,進行了簡單的量身,調(diào)整設(shè)定(包括進一步截坐管以微調(diào))。
來自哥倫比亞的卡洛琳娜(Carolina Franco Villegas)是此次參加試騎體驗的唯一一位Liv品牌形象大使,她是一位職業(yè)模特,在社交網(wǎng)絡(luò)上擁有大量粉絲,并非常熱愛騎行,這次她也一直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直播這場活動。(欲了解她的故事請點擊這里)
董事長Bonnie對碟剎公路情有獨鐘,她認為要騎下山就要有碟剎,這是她為自己選的坐騎。
Bonnie畢竟是那么大一家集團的董事長,在我們嬉笑聊天的時候,她常常要短暫離開處理自己的工作。
調(diào)試好自己的車子后,大家各自回房換好騎行裝束。換好后的精神氣讓我不禁感嘆,這些強悍的女編輯們還是穿騎行服的樣子最對味。
很多自行車女編輯身上都有紋身,但就數(shù)Cyclingtips的女編輯Anne-Marije小腿上的最特別最切題?茨球暄训纳铰纺憔湍苤肋@是位特別著迷于爬坡的女騎士,事實上她也確實是我們之中爬坡能力最強的。她還是一位典型的女權(quán)主義者,幾乎只關(guān)注女性自行車運動。
在鏡頭前表現(xiàn)一下女性力量。
在女人堆里特別扎眼的戴著綠色Rudy頭盔的三位男士就是我們的當?shù)叵驅(qū)В麄兤饺站驮谔乩拙S索省組織團隊騎行旅游的活動,經(jīng)驗非常豐富,而且本身都是很精干的爬坡能手。他們把我們分成了三個小集團,各負責一個小分隊,控制集團速度并確保不讓任何人跑丟。
上午下了一場暴雨,將近中午時刻我們才開始騎行。第一天的路程是48公里,總爬升為1200米。因為編輯們都是第一次接觸這輛新車,還需要一點適應(yīng)時間;而且大家不知道彼此的騎行能力有多大的差異,所以主辦方并沒有在第一天設(shè)置很長距離的騎行。
在真正進山之前,我們先要在城鎮(zhèn)里機動車往來比較頻繁的路線騎上一段(這里的“機動車多”是對意大利人而言的,對于來自廣州的我來說已經(jīng)是人煙稀少了,參考上文寫過的Follina的人口總量)。
Liv的后勤車一直敬業(yè)地跟在隊伍最后,Liv Langma的設(shè)計師坐在副駕駛上給我們拍照、遞水、遞能量棒。
很快就進入了第一個爬坡點,Bonnie也不服輸?shù)馗。她其實剛生完一場大病,醫(yī)生建議她這段時間就不要騎車了。但頗有個性的她跟我說道:“可能有時候醫(yī)生的話也不一定對哦!
完成第一個爬坡點后,三個小集團在一個鄉(xiāng)村教堂前匯合,這里有個能取用地下水的休息點。在經(jīng)歷了一場短暫的爬坡后,編輯們就可以判斷自己能不能適應(yīng)所在集團的速度,并在這個匯合點選擇是否需要轉(zhuǎn)隊。
盡管第一個爬坡點很陡,但女編輯們似乎都信心滿滿,完全不擔心接下來的挑戰(zhàn)。
Bonnie順利完成了第一個爬坡點,大家都為她歡呼,對她說鼓勵的話。
團隊騎行在路口要特別注意打手勢。我發(fā)現(xiàn)騎行打手勢是個國際通行的事情,除了指示路面顛簸、坑洼的手勢與中國騎行圈的略有不同(但也可以看懂),其他手勢都是一樣的。
緊接著要進入第二次爬坡了,眼前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葡萄田。雨后的氣溫非常舒適,沒有太陽曬,還有點微風,很適合騎行者發(fā)揮。
這位美女不小心摔車來了次“臉剎”,雖然大家都很心疼她,但她既樂觀又堅強,沒表現(xiàn)出半點失落,笑笑又繼續(xù)騎上路了。
我(左二)和韓國編輯Gim(右二)一起加入了“守護Bonnie小分隊”,畢竟一輩子能有多少機會和這樣的大Boss一起騎車?
第三次爬坡就是正式來到意大利騎行朝圣地之一的“Passo San Boldo” 了,在這里我們共經(jīng)歷了19個發(fā)夾彎及各種角度的小彎。有意思的是,意大利會為一路的發(fā)夾彎編號,看著數(shù)字遞減,人會變得越來越有動力,最終數(shù)到“4……3……2……1!”的時候,人會明顯感到腎上腺素飆升。圖中是爬坡能力最強的Cyclingtips女編輯Anne-Marije,她從山腳就開始發(fā)起進攻了。
從第19個發(fā)夾彎到山頂一共是8公里路程,平均坡度為8%,最高坡度為11%。6.01kg的Langma Advanced SL0在此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它夠硬、夠輕,讓你的踩踏效率很高。
編輯們爬到半山腰時,在左前方已經(jīng)能遠遠看見最后的Z形爬坡路段了,它能燃起強者的斗志,也能讓新手發(fā)出哀嘆。Passo San Boldo有一點特殊的歷史意義,這段爬山路是在1918年為搞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后勤工作建成的,它有個昵稱叫“百日之路(Road of 100 Days)”,因為它的修建時間特別短,是戰(zhàn)爭帶來的高效率(想想這可是意大利人的效率。。。
修建得快的結(jié)果是……額……最后的Z形路段是個單行道。這是我第一次在過隧道之前要等紅燈——假如上面有機動車要下山,紅燈會亮,避免上山的車跟下山的車來場對撞,騎車的當然也要等。等機動車超過你所在的位置下山了,紅燈就會轉(zhuǎn)為綠燈。好在這里人煙稀少,不然等這個紅燈可要煩死了。
想想爬這樣的坡,本來好好的節(jié)奏被紅燈一次次打斷……但我們必須尊重紅綠燈,誰都不想在國外進醫(yī)院。
真正的強者不懼怕節(jié)奏被打斷,猜猜誰爬得最快?當然是Anne-Marije!
我這種渣渣的爬坡理念是,速度可以很慢,但不能停車,所以呼哧呼哧地也挪上來了。
終于登頂了!國際大編們也喜歡拿愛車與路標拍張到此一游照。盡管那天不是周末,在山頂遇到的當?shù)仳T行愛好者也有不少。
“他們都來騎車了,都不用工作的嗎?”我挺羨慕地問一位荷蘭編輯。
荷蘭編輯聳聳肩:“意大利人不會花很多時間在工作上,他們更愿意享受生活,這是他們長壽的原因!
Bonnie畢竟年紀大了(已經(jīng)當奶奶了),而且平時事務(wù)繁忙并沒有時間練車,所以她中途坐了后勤車直接上山頂了。她為每一位成功登頂?shù)呐庉嫐g呼,認為大家都很了不起。
與一大群女生騎車真的跟與男生騎很不同,男車友都太好勝,有些還愛逞強,而這些女編輯們雖然有腿力很強的,但女生間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的氛圍真是太好了,這種暖心的幸福感會讓我一輩子難忘吧。
在山頂吃完午飯后,大家找了個視野開闊的地方拍了張人最齊的大合照。
下山之后基本就是平路了,回到酒店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當然是來上幾杯普羅塞克酒慶祝一下當天的小成就。
沖個涼換套衣服,所有人前往位于今年環(huán)意的重要爬坡路段旁的Ca'Del Poggio餐廳用餐。若你在環(huán)意期間來這里,一定能感受到人山人海的場景,因為這里的觀賽視野真是太棒了。
不同于香檳酒是以產(chǎn)區(qū)的地名命名,普羅塞克酒是以葡萄品種命名的。圖一就是還未完全成熟的普羅塞克葡萄,這里漫山遍野種的都是它們。圖二是這家餐廳提供的普羅塞克酒,包裝都是百屆環(huán)意紀念版。如果不是嫌行李重,我一定會背一個空瓶回家留作紀念。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