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關注幕后英雄:屬于修路師的一天 成都輪回山地車公園“尋山辟路”活動
8月2日高溫39°C,成都輪回山地車公園的樹林間卻早已響起鐵鍬叩擊泥土的脆響,阿貴師傅的挖機也隆隆作響,開得快要冒煙。山地越野修路師,這群沉默的開拓者,以鋼鐵臂膀劈開蠻荒,以堅韌脊梁撐起賽道,以滾燙汗水浸潤山巒。他們不是聚光燈下的英雄,卻是所有山地軌跡的起點;他們未曾留下姓名,卻讓每一寸土地都記住了力量的刻度。
樹葉在新翻的紅土上投下斑駁的光斑,丁再剛團隊顧不得一絲停歇,只想盡快多修一點路。
繼尋山辟路崇禮阿那亞站之后,丁再剛修路團隊火速轉場,馬不停蹄投入這一場位于成都輪回山地車公園的 Soil Searching尋山辟路活動。這場由Specialized發(fā)起的尋山辟路計劃號召更多人加入山地車運動,每個人微小的力量和奉獻終將凝聚成驅動中國山地車前進的力量。
成都輪回山地車公園,這是Specialized“尋山辟路”計劃在中國西南中心的新坐標,也是這群修路師與大地對話的又一個開端。
Gary Fisher時代人們拿改裝過的公路車、沙灘車從山坡上一沖而下,這短暫的腎上腺飆升時刻就是山地車最初的快樂。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天然的野路中總存在著意想不到的危險,可能是雨水沖刷的溝壑,也可能是拐角處散落的碎石,也可能是巖土間突然的斷層,總之,它們嚴重影響著山地車手稱之為“Flow”的流暢節(jié)奏。
于是乎,山地車手們扛著鐵鍬犁耙鋤頭像是開荒的農人,將路面修的更加流暢,起伏也更為合理,彎道更加絲滑,再堆起小小的土包,嘗試脫離地球引力的快感,這就是修路師的開始。
修路是一件復雜且苦累的事情,不是一時興起抄起鐵鍬上山隨便兩鏟子就可以搞定的。發(fā)展至今,專業(yè)的山地車公園、經(jīng)驗豐富的修路師團隊會用更加科學的修建方法和大型機械工具,將修路變得更加高效,但山地車公園不是哪里都有,在離自己最近的山野,共同參與山地路線的修建,是個人推動山地車發(fā)展的最直接方法。
成都輪回山地車公園的修路活動消息一經(jīng)放出,成都周邊的狂熱山地車愛好者紛紛聞訊而至,從微信群里實時更新修路進度,到今天齊聚現(xiàn)場,共同為這座山地車公園路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成都輪回山地車公園“尋山辟路”活動的現(xiàn)場,挖機已經(jīng)初步將賽道大體雛形修建完畢,丁再剛號召大家用手上的工具將這新修的賽道人工平整,體驗修路師的日常。丁哥首先示范如何正確平整路線,粗糙的手掌上結著層厚厚的繭,那是與泥土常年較勁的勛章。
8月的成都的悶熱讓人喘不過來氣,高溫抵不過對山地車的熱愛,即使汗如雨下也依然堅持,汗水浸濕每一位參與修路的無名英雄。每一次揚起的鋼耙鐵鍬都顯得如此沉重,汗水順著漁夫帽繩滴進泥土,浸出一個個小小的深色圓點,像在給賽道畫標點。
“No Dig No Ride”在山地車圈是一句至理名言。再好的自然條件沒有人去設計和修建,它也只會是一條風景不錯的野路。既要安全又要有趣的享受山地生活,必不可少的就是修路。這也是丁再剛團隊為何一直以來堅持修路的原因。沒有哪位頂尖的山地車手不會修路,修路就是開創(chuàng)自己獨特騎行風格的第一步。
同樣一個巨型騰躍飛包,沒有人知道你可以飛多高,也沒有人知道你會在空中作出何種選擇,騰空、落地、轉彎的時機把握皆由自己把控。著名的紅牛墜山賽,每一位參賽選手都要和自己的修路團隊共同打造獨屬自己的賽道,尤其是在最近幾年 Slope Style越來越流行的時代,人們不在單純追求誰的路線更難,誰的飛躍更高,而是更注重流暢性和觀賞性,這讓前期的路線設計變得愈加重要。
說回到國內山地車運動,從最開始自己摸索瞎練頻頻受傷到國內車手開火車“人均后空翻”,這也才過去短短幾年,幾年的時間為何會有如此大的進步,這和多點開花的山地車公園、越來越豐富多元的山地車路線密不可分。
多年前沒有足夠的人群基數(shù)、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及其小眾的圈子,各地只有山地愛好者自發(fā)修建的山地越野聚集地像是廣州的火爐山、深圳極速道鳳凰山平湖公園、南寧的蘆仙山、長沙的岳麓山桃花嶺、蘇州的虞山、杭州的九里松、北京的石景山香山、成都的仰天窩等等,大江南北的山地車公園雖屈指可數(shù)但也在慢慢興建,河北崇禮多樂美地、云頂、太舞山地車公園、廣東中山泉林山地車公園、浙江杭州勇峰山地車公園一一修建起來,再到如今火爆的崇禮富龍山地車公園、馬鞍山極峰山地公園、廣州飛帆山地世界、青島夜鷹山地車公園,以及即將正式開放的昆明團結山地車公園和今天我們所在的成都輪回山地車公園。山地越野運動雖未如公路車般以狂飆之勢席卷大眾視野,卻在中國大地上扎根生長,沒有一夜爆紅的喧囂,卻以修路師般的堅韌開拓出屬于自己的成長軌跡,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fā)展。
這些就夠了嗎?顯然對于有著14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來說再多出10倍的公園也遠遠不夠。一批又一批的山地車公園不斷涌現(xiàn),有了專業(yè)的山地路線、安全的練習場地,按照預計的速度,正確的騎行技巧、足夠的滯空時間、安全的坡度設計,這些都大大降低了車手們受傷的風險。
生命不息,修路不止?茖W地修建不同難度路線并合理分級,讓不同層次的山地愛好者都能享受到山地越野的樂趣,挑戰(zhàn)極限也要循序漸進。
“這是成都最流暢的路線!”一同上山的小孩哥臉上充滿興奮,盡管已經(jīng)刷了一遍又一遍,顯然,遠遠不夠,好的路線會騎上癮,這話一點不假。
丁再剛手機里留存著團隊在中國各個地方修路的圖片視頻,每個地方的車友都迫切需要安全合理舒適流暢的山地越野路線,一直以來自己也都在堅持修建賽道,自己的“山地車籃球場計劃”也和Specialized“尋山辟路”活動理念不謀而合,在品牌資源的加持下,幫助全國各地更多車友修建更加安全科學的路線,讓品牌與熱愛共筑軌跡。
驕陽烈日,一上午的勞作熱到中暑,對參加活動的車友來說環(huán)境過于難耐,但熱愛依舊不減。對修路師來說,這些都是日常。無論寒冬酷暑,只要開始修路,就一定風雨無阻。
樹林里有樹陰的遮蔽會稍稍涼快些,下午挖機師傅就在樹林里修建飛包練習場。
活動結束時,大家共同在新修的賽道旁立了塊“尋山辟路”的木牌,每個人都露出開心滿足的笑容,累并快樂著,這就是火熱的成都山地車圈氛圍。
9天時間,丁再剛修路團隊在成都輪回山地車公園修建路一條速降路線和一個土坡飛包練習場以及適合成都高水平車友的巨型飛包,活動圓滿落幕。丁再剛說根據(jù)山形地勢很快可以規(guī)劃好一條賽道路線,但路線太簡單太難都不合適,要結合當?shù)剀囉训乃,修建一些合適他們練習挑戰(zhàn)的技術點,這樣大家才會有更好的進步和成長,希望成都車友能通過這個場地獲得更多的提升。
泥土之下,藏著中國山地越野的未來!皣鴥鹊男律降剀囀殖砷L很快,有些已經(jīng)具備與世界一流車手競爭的實力。這群年輕的小車手中有很多極具天賦的選手,科學訓練日后一定會是未來的冠軍車手。多年以后,他可能會記得今天有一群狂熱的山地車愛好者齊聚成都輪回,共同為純粹的山地夢想彎腰修路。冠軍之路,就是這樣一鍬一鍬修出來的!
修完成都輪回山地車公園的路線,丁再剛團隊又要緊張投入下一個山地車公園路線的修建當中。當丁再剛團隊的身影消失在成都的暮色里,新修的賽道正在紅土中慢慢扎根——就像那些沉默的修路師,把自己的名字種進了中國山地運動的年輪里。
責任編輯:KzMe